汉白玉,是大理石的一种,它洁白无瑕,质地坚实而又细腻,特别适合于雕塑艺术的演绎。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,据传,我国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,装饰庙宇,雕刻佛像,点缀堂室,并称之为“汉白玉”,华夏子孙耳熟能详的当属北京天安门广场前的那两对石柱,称之为“华表”,先人们借其皎皎高华的风骨,寄托了对明君圣上的期盼,寄托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。
汉白玉得天独厚的高洁禀性,吸引了艺术家为其凝聚身心,倾情演绎,创作出一件件美不胜收、寓意深刻的精彩作品,用艺术的心灵,讲述一个个石头的故事。
西安雕塑公司汉白玉艺术品的创作过程,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荒料精选 - 泥塑底稿 - 造型勾勒
减荒仿形 - 精雕细刻 - 打磨修饰
石材的原始胚料,称为荒料,一个“荒”字,道出了从原生粗陋的璞料,经过艺术家的妙手创作,演变成美仑美奂的艺术品的艰辛过程。
汉白玉的石质虽然优良,但天然的材料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。外表的黑线、黄线,天然的裂缝,颜色的纯度,乃至硬度,密度等等,不同等级、不同产地的石料都有不同的差距,出材率也各不相同。特别是,往往仅靠表面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,石材内部的瑕疵要等到剖开后才能发现,有时候一件作品修饰到快完成了,才出现内部的瑕疵,这时候只好将其丢弃而重选一块,因此,作品的背后往往是不足人道的失败与波折,来之殊为不易,艺术家孜孜不苟的匠心可见一斑。
创作之前,艺术家往往先用泥塑起稿。这是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阶段,作品的原创性与艺术价值的高下,在这个阶段已经初露端倪。艺术家的灵感、理念与才思在这个阶段反复玩味,反复斟酌,反复修改,反复升华,为作品的大放异彩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通过泥塑使自己的创作意图展现成型、胸有成竹之后,艺术家开始进行实质性的雕刻创作了。在选好的汉白玉石料上,把作品的轮廓画出来,这是作品的蓝图。这一阶段,创作者的绘画功底十分关键,需要对作品的形态,进行准确的定位与把握,关系到整体造型的成败。
西安雕塑公司造型勾勒好后,就可以下刀了。将荒料多余的部分切除掉,留下大致的作品外形,但需要把握切割的准确深度,太过则破坏造型,太少则给后续雕刻带来不必要的劳作,因此往往需反复几次,点滴推进,以确保获得恰到好处的仿形,便于接下来的精雕细刻。
毫无疑问,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手上功力将在这个阶段淋漓尽致地展现,同时这也是特别需要屏心静气、全神贯注的阶段,稍有毫厘之失,可能就是千里之谬,令前面的努力付之一炬。纤毫毕现的毛发,栩栩如生的神态,惟妙惟肖的肌骨,生机勃勃的动势,都仰赖于艺术家的深厚积淀与高超技艺。而往往这个时候,艺术家又会灵感迸发,摈弃部分泥塑底稿的成果,而另起炉灶,做出即兴的发挥,这更体现出了艺高人胆大的自信以及浑然天成的才思。
打磨修饰,是汉白玉雕塑创作过程中耗时的一步,需要创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认真的投入,以及精湛的打磨技艺。同时,艺术家又利用这个阶段,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修饰与优化。尤其许多作品都是将细粒圆洞状的石质表面打磨成光洁的效果,不仅打磨所耗费的功夫颇巨,表面光泽度的恰到好处的把握本身就是一门学问。
例如,“银牌艺术馆”馆藏雕塑艺术家陈尾强的作品《望春泥》,作品形象的冰肌玉骨、浩如凝脂,令人可以想见背后打磨修饰水准的高超及所付出的心力之巨大。
一件好的作品就是这样,精益求精,百炼成钢,倾注了艺术家的艺术才华与一番心血,美仑美奂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!